“贫困村”变成“新农村”——谭小橙家乡刘家村脱贫记
来源:
|
作者:正宗塔罗科血橙
|
发布时间: 2017-03-08
|
5431 次浏览
|
分享到:
自贡网讯(记者 曹湘黔)近日,记者来到贡井区白庙镇刘家村看到,新修的水泥公路在田野里蜿蜒穿行,遍山的血橙树郁郁葱葱,山下连绵的蔬菜大棚铺天盖地,经过风貌打造的农家小楼与青山相依,一幅产村相融的新农村美景让人难以与贫困村划上等号。“以前我们村只有一条机耕道与外界相通,下雨天根本无法通行。近年来,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工程、高标准农田建设,才使我们村的交通水利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。”白庙镇刘家村村主任陈淑容对记者说。
“俗话说:要致富先修路。”陈淑容告诉记者,为改变交通闭塞的状况,村里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,并采取群众“一事一议”筹集资金,先后新修水泥公路3.3公里、碎石公路12公里,大大改善了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;大力兴建农田水利设施,有效改善灌溉面积2000多亩。与此同时,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,“一村一品”产业格局基本形成。“以前都是种粮食,忙了一年也只能填饱肚子。通过产业扶贫,我把水田种稻谷,干田和土栽植血橙,已全部投产,每年能卖3万多元,吃穿用都不愁啰!”村民钟金玉感慨地对记者说。
“有吃有穿只是解决了温饱,只有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,那才叫幸福!”陈淑容对记者说,为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,去年争取上级支持,实施了农家大院改造,政府财政每户补助资金2万元,改造农家小楼45户,新建文体广场1200平方米,计划新建“6+1”村级阵地,配套建设图书室、卫生室、小超市等,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较好的公共服务。
目前,水泥公路、碎石公路通到组,便民路通到农家大院,全村60%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,70%的农户用上了天然气或者沼气,闭路电视、宽带进了户,昔日的贫困村正大步迈向小康路。
自贡网讯(记者 曹湘黔)近日,记者来到贡井区白庙镇刘家村看到,新修的水泥公路在田野里蜿蜒穿行,遍山的血橙树郁郁葱葱,山下连绵的蔬菜大棚铺天盖地,经过风貌打造的农家小楼与青山相依,一幅产村相融的新农村美景让人难以与贫困村划上等号。“以前我们村只有一条机耕道与外界相通,下雨天根本无法通行。近年来,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工程、高标准农田建设,才使我们村的交通水利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。”白庙镇刘家村村主任陈淑容对记者说。
“俗话说:要致富先修路。”陈淑容告诉记者,为改变交通闭塞的状况,村里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,并采取群众“一事一议”筹集资金,先后新修水泥公路3.3公里、碎石公路12公里,大大改善了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;大力兴建农田水利设施,有效改善灌溉面积2000多亩。与此同时,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,“一村一品”产业格局基本形成。“以前都是种粮食,忙了一年也只能填饱肚子。通过产业扶贫,我把水田种稻谷,干田和土栽植血橙,已全部投产,每年能卖3万多元,吃穿用都不愁啰!”村民钟金玉感慨地对记者说。
“有吃有穿只是解决了温饱,只有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,那才叫幸福!”陈淑容对记者说,为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,去年争取上级支持,实施了农家大院改造,政府财政每户补助资金2万元,改造农家小楼45户,新建文体广场1200平方米,计划新建“6+1”村级阵地,配套建设图书室、卫生室、小超市等,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较好的公共服务。
目前,水泥公路、碎石公路通到组,便民路通到农家大院,全村60%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,70%的农户用上了天然气或者沼气,闭路电视、宽带进了户,昔日的贫困村正大步迈向小康路。